在泰缅边境妙瓦底一个戒备森严的园区内,十多名菲人即便面临酷刑威胁,仍拒绝重返工作岗位。他们的工作是:对包括美国、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在内的全球民众进行诈骗。
与来自6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其他受害者一样,他们被泰国IT行业高薪工作的承诺所诱惑。但他们并没有入职合法工作,反而发现自己被迫参与由在缅甸各地活动的中国犯罪集团运营的网络诈骗活动。
7月25日,人口贩卖受害者援助民间社会网络(CSNHTV)与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会面,为救援仍被困在缅甸的约179名人口贩卖受害者进行斡旋。
当晚,来自妙瓦底KK3园区的18名菲律宾人——连同数量不明的其他受害者——被边防卫队(BGF)救出。他们仍被临时拘押在妙瓦底,通过各自大使馆等待释放和相关事宜处理。
菲律宾驻缅甸大使馆前警务专马塔朗上校正在监控情况并协助协调救援。
尽管努力打击诈骗中心,包括泰国2月份切断电力、食物和水供应的举措,但电诈活动仍在继续。这些犯罪集团适应迅速,依靠发电机、走私燃料和卫星网络坚持上线。
由于官方响应滞后,倡导者、民间社会组织(CSO)和受害者家属介入其中。他们向泰国国家人权委员会(NHRCT)提交请愿书,敦促立即干预。7月25日,委员会与民间社会组织、受害者家属、倡导者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代表举行Zoom会议,讨论正在进行的救援工作。
被困的179人中包括菲人
要求不透露全名的菲女子朱莉娅分享了她姐姐的故事,她姐姐在产后几个月就被关押在缅甸和信(音译,Hexin)园区。
她说:“她在那里已经三个月了。每次我们通话她都哭。她想死。”
她姐姐是被关押在该设施的14名菲人之一,还有来自尼日利亚、喀麦隆和埃塞俄比亚的受害者。
幸存者和他们的家属描述了可怕的虐待,受害者报告被殴打、电击、烧伤、性侵、挨饿并被威胁器官贩卖。
一些人被迫进行军训作为惩罚,或忍受没有食物的单独监禁。其他人被迫数小时背负20升水桶。有些人甚至被卖给其他诈骗集团。
被囚期间怀孕的女性遭受流产或患上产后抑郁症。许多人在不工作时被关在房间里。尽管有些人试图逃跑,但只有少数人成功逃脱。
他们继续恳求援助,包括紧急医疗帮助和救援,但在当前条件下很难获得这种支持。

为什么救援存在挑战
大多数诈骗园区在民族武装组织控制的地区运营,包括DKBA和BGF——这些领土如此自治,甚至缅甸中央政府都没有管辖权。这些组织中的一些被怀疑从诈骗活动中获利。
许多受害者的母国在泰国没有外交机构,这延迟了协调响应。救援努力还因管辖权限制和需要跨境合作而变得复杂。
一名民间社会组织代表说,救援需要与控制园区的武装组织进行微妙谈判,以及与泰国当局合作促进边境过境。
即使在救援后,回家的路也很漫长。受害者可能要等待一到三个月才能遣返。在新制度下,他们必须通过缅甸并在国家转介机制(NRM)下接受筛查,该机制用于识别和支持贩卖幸存者。
缅甸诈骗中心的人口贩卖危机已经影响了全世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邻国泰国。倡导者警告说,泰国的旅游业也面临风险,因为该国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被贩卖人员的中转枢纽。
一个主要担忧是:约200名被认为参与诈骗集团的中国国民在没有适当文件的情况下被遣返中国,妨碍了未来的调查。
2025年5月,东盟采纳了《东盟不惩罚原则指导方针》,敦促各国政府不要将人口贩卖受害者因被迫犯罪(如网络诈骗)而定罪。
#免责声明#
本站面向海外华人提供信息服务,中国大陆及未满18周岁人士请自觉离开本站!本站其实际管理权为帖子发布者所有,本站无法操作相关信息。如您认为本站任何介绍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站长 进行反馈。